记者 简文湘
3年前,全区实施“双核驱动”战略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要全面深化改革,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,倾力打造两大核心增长极,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,奋力开创“双核驱动、三区统筹”开放发展新局面。
3年后,喜讯频传: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改革任务完成80%以上;西江黄金水道水运主通道上的10座船闸等级均达到1000吨级以上,全区内河通航里程达到5873公里,“三主四重”港口体系基本形成;“双核”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广西,带动全区经济一路上扬……
“双核驱动、三区统筹”的区域发展新格局,已然形成。
建设提速破解“瓶颈”难题
临近岁末,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施工现场建设热火朝天。该项目建成后,西津一、二线船闸总设计单向年通过能力将超过3000万吨,进一步改善南宁、百色、崇左等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,对于吸引产业沿江集聚、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全区实施“双核驱动”战略工作会议提出,交通设施落后,集疏运体系不健全,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高,加上运营管理、服务效率质量等方面问题,已经成为制约“双核”驱动能力的主要瓶颈。为此,会议出台了《珠江-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》,制定了《实施“双核驱动”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方案》,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、重大项目。
此后,我区立即启动实施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,计划实施200个项目,总投资6300多亿元,涉及内河水运等8类工程,3年来共投资1565亿元。(下转第七版)
(上接第一版)
随着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,西江航道等级、船闸通航能力和港口通过能力均显著提高,共新增西江港口通过能力近2000万吨,新增高等级航道571公里,新增千吨级以上船闸4座(线),陆续建成了左江崇左至南宁1000吨级航道等一批航道船闸及码头项目。西江航运干线通航等级从300-500吨级提高到2000吨级,通过能力从1000-2000万吨提升到1.3亿吨以上。
“在《实施“双核驱动”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方案》中,属于北部湾经济区六市的重大项目有758项,主要涉及基础设施、产业、社会民生、生态环保、社会管理方面。”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任魏然介绍,2014年以来,自治区北部湾办每年安排13亿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专项资金支持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》中重点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、重点产业及配套,“五港联动”以及“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”等重大项目建设。目前,实施“双核驱动”战略重大项目表(2014-2017年)中的大部分项目已投入使用。
2015年6月,左右江革命老区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实施,共建设5大类项目141项,总投资约327亿元,所有项目在2017年底前投入使用。
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,打通了“双核”内外梗阻,加快形成与“双核驱动”战略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如今,一个通江达海、联内接外、覆盖城乡、水陆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体系已经形成。
深入改革夯实“双核”基础
2017年7月28日,《中国-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条例》获通过,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由此成为我区第一个实行法定机构治理的园区,真正实现了“园区事园区办”。
全区实施“双核驱动”战略工作会议提出,要深化综合配套改革,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。为此,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出台了《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》以及户籍制度、港口制度、园区制度、通关一体化等四个配套改革方案。
经过3年努力,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工作亮点纷呈:户籍制度改革,累积户籍准入条件、出入境管理同城、车辆管理同城等走在全国前列;港口管理运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,“一港三域”协同发展有序推进,北部湾港对外投资战略加快实施,沿海铁路收费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,港口“最后一公里”攻坚战已经打响;口岸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,广西成为西部首个建成“单一窗口”的省区、全国首个船舶申报环节直接与边检系统对接的省份、全国首个“单一窗口”货物申报整合集成集装箱物流信息的省份;金融改革创新特色明显,社会信用体系共享平台建设稳步推进,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深入推进,本外币特许兑换业务逐步实现规范化、规模化发展;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,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有序推进,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工作进程加快,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应用得到大力推行……
“目前,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改革任务已完成80%以上。”魏然说,通信同城化、城镇群规划、旅游同城化、社保同城化、口岸通关一体化等任务基本完成,《户籍同城化方案》提出的23项改革任务已完成了16项,交通、金融、教育等改革取得了突破,北部湾经济区已初步迈入同城化时代。
“同城化让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”在防城港工作的覃先生由衷地说,通信同城化减轻了通话费用;社保同城化让异地看病不再难;交通同城化使4市往来更便捷。如今,他和在南宁工作的妻子过着幸福的“双城”生活。
在北部湾经济区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,西江经济带也迈开了改革的大步。针对水运管理体制这一制约西江“黄金水道”发展的主要瓶颈,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及时出台实施,迈出了探索西江船闸运营管理模式与航运管理体制创新、打造广西特色水运管理体制的步伐。如采取“产管分离”的办法,彻底解决了长洲水利枢纽滞航问题,使西江航运驶入快车道;通过整合资源开创集约化管理新模式,使西江集团运营管理的船闸基本实现了“统一平台联合调度”的功能;通过“互联网+航运”模式组建西江航运交易所,开展了航运高端服务。
建好平台增强“驱动”能力
2017年12月16日,总投资25亿元的国光集团梧州产业基地项目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开工建设,标志着国光集团全产业链产业向梧州转移迈出坚实步伐。作为我国目前唯一横跨东西部的省际合作试验区,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努力打造东西部合作发展、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、两广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载体平台。截至2017年11月底,试验区已吸引328家重点企业入驻。据悉,试验区3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近300亿元,年均增长30%以上,成为我国珠江-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。
全区实施“双核驱动”战略工作会议提出,要创新建设开放合作核心区,而开放平台建设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。3年来,平台建设步伐加快,中马钦州产业园区、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、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、凭祥-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、中越德天(板约)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等一批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成效喜人。
平台建设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。如今,西江经济带着力提升发展汽车、装备制造、食品、电子信息、石化工业、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业;大力培育发展生物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轨道交通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;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合作,并取得明显成效。
北部湾经济区则重点打造石化、冶金、电子信息、轻工食品、装备制造五大“千亿级”产业集群,并积极推进制糖、造纸、建材建筑等产业集群化发展。如今,经济区12个重点产业园区中,产值超过百亿元级以上的园区数量已达11个,其中两个园区产值已迈入千亿元级行列。
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,“双核”对全区经济拉动效应明显。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广西,2017年前三季度,经济区4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4.5亿元,同比增长8.6%,比全区高1.6个百分点;财政收入866.9亿元,同比增长11.4%,比全区高3.7个百分点。2017年上半年,西江经济带7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地区生产总值、财政、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水平。